尚和雯是從小和我一起長大的好朋友, 小時候就住在眷村同一排,門牌分別是152, 154, 155. 年齡都屬同一屆的我們, 不但從小玩在一起, 而且還國小同班. 所以有很多共同的記憶, 雖然長大後路很不一樣, 但深厚的情誼, 同樣的成長背景, 加上對彼此原生家庭的熟識了解, 我們到現在還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, 翟媽把我們的聊天笑稱為"拉舌頭" (標準例句: 你們又要去拉舌頭了) 因為三個人一開始長舌就欲罷不能, 三個人的媽媽也早就學會一旦我們約要聊天, 就不用問要不要回家吃飯,或什麼時候回家這種問題了.

雯去年結婚生子, 遠嫁汐止後, 變成尚和我相依為命. 昨天我們倆不間斷的聊了9個小時, 這紀錄其實也不稀奇了啦. 我媽總會笑說我們只要靠聊天, 就可以嘰嘰喳喳地上了一天班 . .

我們都愛去聊心理層面的東西, 分享彼此的生活, 和對很多人與事的看法. 尚感性, 而我比較理性, 所以她常說, 有些心事要跟我聊了才想得透徹, 而我則是每每可以透過她的質疑, 來反省自己忽略的那面. 昨天我們聊了一件她近來的人際關係功課, 也讓我彼有感觸...

她舉了一個小時候聽過的小故事" 北風和太陽".

北風和太陽看到一個穿著外套的人, 彼此打賭誰能先讓那人脫去外套.

北風自信滿滿, 用力吹出冷風, 只見那人反而將外套穿得更緊.

而太陽只是開始散發出熱度, 那人便很快的把外套脫了.

其實這個小故事可以代表很多意義, 而我們倆是把外套比喻成了我們的面具.

話題圍繞在, 某些人會用自以為是的方式來搏取認同, 甚至希望他的努力, 能讓你脫下你的面具, 進步到彼此真誠的新階段關係. 殊不知那些以己利為出發點的荒謬言行, 我們其實都看在眼底, 最後反而收到反效果, 我們只想離他越遠越好.

但也有某些人, 他用了對的方式, 或者說, 真正讓我們感受到愛與尊重的方式, 不需用錢堆積, 也沒有人情負擔, 就輕而易舉讓我們心甘情願地交出自己

人際關係裏, 方式很重要, 出發點也很重要.

聊到這個, 我也想起過去聽過的另一個小故事:

有個主婦買蚌殼時, 要用兩兩蚌殼彼此敲打來找好的蚌殼,

敲打起來聲音清清脆脆的, 就是好蚌殼. 聲音混沌低沈的話, 則表示蚌殼壞了.

她右手拿著一個蚌殼, 左手不斷撿拾著不同蚌殼, 輪流敲打著, 卻發現每次敲打聽起來都混沌低沈.

" 怎麼會這樣呢? 這些蚌殼全都壞了啊?!"

原來, 是主婦右手一直拿著壞掉的蚌殼, 敲打著其他好蚌殼...

如果老是碰到同樣的難題, 或者老是碰到討厭的結果, 或許應該試著想想, 會不會...其實我們才是那顆壞掉的蚌殼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hch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